此又以不治风之药以治风证,何其错乱。道途之间,尤多冒暑,故土人于暑时相戒勿出。
《内经》诸论,言其常也。答曰:小儿初生下地,不能言语,食则母之精血,即有病症,医家全是猜想,并无几个一见便知。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:汗出偏沮,使人偏枯。捣马齿苋敷之,疖虽消而疟作,经月不已,服药不应。
然所论虽非,所治仍是。人事昏沉,气促渐不起,阳将亡而未亡也。
对治血症,无论其为血热妄行,或阴虚火动,或阳不统血,皆先选用甘草干姜汤加血馀炭,以止其血,然后才对症下药,屡屡获效。查此病缘因风、火为本,厥阴风木在下,厥阴心包在上,风借火势,火借风威,澈上澈下,而消症从此生矣。
大顺散,治违时凉气,皆非治暑。春秋相反,燥湿不同故也。